体育赛事分析模板(10篇)

众所周知,在体育赛事中足球和篮球比赛最受欢迎和关注,赛事也通常较庞大,编制一个完整的、对各球队尽可能公平的赛程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赛程的安排对球队实力的发挥和战绩有一定的影响,从报刊上经常看到球员、教练和媒体对赛程的抱怨或评论。因此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已有的赛程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是很有意义的。

我们知道影响一个赛程的安排对球队利弊因素是很多的,在本文中主要考虑了四个方面:①平均间隔天数;②相隔天数的最大偏差值;③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④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这四个影响因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于是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衡量赛程利弊的主要因素,首先根据一定的数据得到判断矩阵,再由权重公式求出其权重向量,根据权重向量中各个因素对应权值的大小来确定主要因素。那么我们定义某一球队对赛程的满意函数为f,f的值越小球队就越满意。

1.模型的分析。根据问题的分析可以知道,衡量赛程利弊的因素有:①平均间隔天数;②相隔天数的最大偏差值;③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④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

记第i个球队第j个间隔天数为cij,i=1,2,…n,j=1,2,…,m-1,则平均间隔天数为:c1=■■■c■(1)

赛程中各队每两场比赛相隔天数的“均匀性”可由c■与c1的偏差来度量,定义c2=■c■-c■ (2)

记第i个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为bi,i=1,2,…,m-1,则第i个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平均强度为

记第个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为di,i=1,2…,m-1,则第个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平均强度为

其次,再运用层次分析法找出衡量赛程利弊的主要因素,由于各影响因素对赛程的重要度不同,可以得到判断矩阵:A= 1 3 5 5■ 1 3 3■ ■ 1 1■ ■ 1 1,由求权重向量的公式:

ω=■(i=1,…,n)可以求出各个因素的权重,用权重来确定重要因素,重要因素的强度值越大,对球队来说越不利,反之强度值越小,对球队来说就越有利。

2.模型的建立。由于要分析赛程对各支球队的利与弊,因此我们用满意度的值来判断赛程安排对各支球队是否有利,建立基于球队满意度的评价模型如下:f=■αici

3.模型的求解。根据对模型的分析可以求出权重向量为ω=(0.0657 0.1768 0.3788 0.3788),由此可以看出衡量赛程利弊的最主要因素为: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和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

再统计第i个球队第j个间隔天数cij,将其值输入表格中,根据这些数据运用公式(1)计算出平均相隔天数c1,其值为c1=1.9514,再由表格中的数据求出每个球队相隔天数的最大偏差值c2。再统计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强度,现规定如下。

因此,可以得到某一球队相邻赛队之间的强度,可以运用公式(3)求出每支球队相邻赛程对手的平均强度c3。再统计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强度,现在规定如下。

1为某一个球队的两个相邻对手相对于该队为一主场一客场,即主场+客场=1;

故可以得到某一队相对于相邻赛队之间主客场的强度,可以运用公式(4)求出每支球队相邻赛程主客场的平均强度。

[1]董东风.篮球赛程安排流程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2008,(2):110-114.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局,越来越来多的高端赛事落户海南,掀起了“海南体育赛事游”的热潮。在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体育,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大帆船拉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等体育赛事,筹建体育赛事基地。应该说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获批到现在,海南新引进的大型体育赛事就多达十几项,其中包括环岛大帆船赛、三亚国际网球公开赛、观澜湖国际名人高尔夫邀请赛等。这些赛事的举办无疑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海南发展高端体育赛事,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这四个因素,对海南举办高端体育赛事进行了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海南省作为我国的第二大岛,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四面环海,地处热带,年均气温23.8度,四季无冬,特别适合赛事的开展。并且海南离港澳地区较近,靠近珠江三角洲;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西临中国最大最美的海湾―北部湾;南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接邻,有着广泛的客源市场。

海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地处热带,四季无冬,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最具优势的资源有热带滨海、热带雨林、岛屿等,因此特别适合发展水上运动和休闲体育。据调查,海南岛海岸线多个,四面环海,海面风大浪小,特别适合高端水上体育赛事的开展,如帆板、帆船、海钓等。海南的森林覆盖率达60.2%,是全国热带雨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空气中的氧气和负离子含量非常高,空气清新,气候适宜,对海南举办休闲体育赛事非常有利。海南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就多达20几个,其中大部分分布在风景优美的东海岸沿线 交通优势

近些年,海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10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的开通,粤海铁路的全面运营,东线环岛高铁的投入使用等,这些交通设施,为游客的往来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海南虽然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相对比较滞后,缺乏一些高档的运动场馆,如网球、足球等。据调查,目前海南还没有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体育运动中心。因此,海南要举办大型的、高端的体育赛事就必定要加快改善体育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高端体育赛事的发展,必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依托。就目前海南而言,既懂赛事运营,又懂赛事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相对甚少,部分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极大阻碍了海南体育赛事的发展。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正式,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意见》的出台,给海南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给予了海南更多、更灵活的优惠政策,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体育,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大帆船拉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职业巡回赛等赛事。由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也是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业,举办有海南特色的体育赛事。并将海南重点培育的品牌赛事分为五类,即高尔夫赛事、自行车赛事、沙滩运动赛事、水上运动赛事、智力运动赛事。

近些年,体育赛事旅游在我国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给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带来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激发人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目前,我国大型、高端体育赛事日趋频繁,各大城市都在极力打造品牌赛事,通过赛事效应,拉动内需。如大家所熟知的上海F1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等等,这些赛事已初具规模,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且有些赛事,如青海的国际抢渡黄河挑战赛、哈尔滨的全国冰球锦标赛等,由于自身所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民俗风情,使得赛事的举办具有特色性,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无论从赛事的规模,还是赛事的区域性,体育竞赛已越来越激烈。

随着赛事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主办方将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或事件,其中包括天气变化、器械损坏、政治事件等等,这些因素的产生是人们所无法预料的,它将给赛事的举办带来一定的风险和经济损失。如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由于天气原因,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比赛只进行了一轮,就被迫停止了一天。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巴勒斯坦军事分子袭击了以色列代表队,造成11位运动员丧生。再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因软件故障许多信息都没能及时传送等。

大型、高端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是伴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举办高端体育赛事需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虽然海南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一定的基础,但随着赛事的发展和升级,与之相配套的体育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重点推进一批大型文化体育场馆的建设和配套设施的改进。

任何一场高端赛事的举办,都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保障,它是整个赛事运作中的引导者。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要想发展高端体育赛事,就必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海南政府和各高校应加强对体育赛事管理和运营人才的培养,加强校企间的合作,满足体育赛事的用人之需。

在体育赛事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会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有些因素和事件的产生是人们所无法预料的,并且随着赛事的升级和规模的扩大,风险问题也越趋复杂。因此,制定健全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应对赛事风险的重要手段。海南在举办大型、高端赛事时,应把赛事的风险项目一一列出,进行具体分析和归纳,并制定出合理的管理程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各行各业都在尝试利用本行业的资源实现市场价值,在这样的大背景育事业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竞技体育也向产业化发展,以全国足球超级联赛为代表的高水平赛事产品已展现在中国的体育市场。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提高赛事的无形资产价值及其经营水平,然而目前赛事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相关理论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赛事营销理论及相关研究尚未获得充分的建立和发展,制约着我国赛事经营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赛事营销的概念,并提出赛事营销的基本策略。

传统上,人们认为体育赛事营销是赛事组织者开展的对体育赛事本身的多方位营销活动,包括:向运动员介绍赛事;吸引观众前来观看比赛或关注有关赛事的媒体报道;吸引赞助商;与政府官员进行沟通,以取得政府支持;寻求能为赛事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的协作企业。与传统观念不同,当代赛事营销观念认为,赛事营销是由商业公司或其他机构、团体采用的一种不同于传统营销及媒体广告的新型营销策略。主要是企业借助赞助、冠名等手段,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来推广自己的品牌。本文所阐述的赛事营销是从主办方的角度出发的,即传统意义上的赛事营销。

谈到如何增进与媒体的关系,用三点来概括,就是“建立关系、安排时机和创造焦点事件”。“建立关系”指安排专人与媒体发展广泛、持久的友好合作关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保证办事的效率;“安排时机”是指不仅要选准与媒体沟通的最佳时机,而且要在赛事中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时间,使之最有利于媒体记者开展工作;“创造焦点事件”是指在赛前、赛中、赛后设计各种活动或营造新闻事件,吸引媒体的关注。

1.增加门票销量。组织方可向网络公司提供价格优惠的团体观赛门票,已换得目标市场顾客的电子邮件列表,或者请网络公司促销邮件,按照订票的数量给予一定份额的回报。还可以通过电话营销、互联网、直邮、人员销售、平面媒体/电视/广告等方式。在停车场,向车辆发放门票宣传册也是一种锁定特定目标市场的低成本宣传手段。还有两种增进门票销售的有效方式——附随促销和主题活动促销。附随促销主要指给予已购票观众一些未来利益,如向购票观众发送未来某场赛事的优惠券;根据团体累计购票金额赠送免费餐饮券等。设计主题活动则可以吸引一些非本运动爱好者的观众前来观看比赛,给他们留下欢乐美好的记忆,甚至吸引他们成为忠诚观众。

2.比赛现场有奖派送活动。开展比赛现场有奖派送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公众对赛事、球队或俱乐部的兴趣,从而增加门票销量或吸引人们加入俱乐部。这就需要赛事营销者必须了解哪些人可能对此感兴趣,这些人的特征是什么;须设计能迎合这些人兴趣的活动方案,并在赞助商及协作媒体的支持下宣传此活动。切记开展活动要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

能否吸引赞助商可以说是成功举办赛事的第一前提。有了赞助商经费,组织方才能购买更好的设施、聘用更多的人员并为参赛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要了解自己的赛事。组织方要知道自己能为赞助商提供什么利益,弄清什么是组织方借以在谈判桌上吸引赞助商的优势,弄清赛事能为赞助商带来的资源,如冠名权、商品销售机会等,并应事先核实提供这些资源的可行性,保证所有许诺最后都能实现。例如,承诺给予赞助商路边广告位,就要先查阅当地法规,是否允许在路边设广告牌。

2.开展调研,甄别潜在赞助商。调研虽然复杂,但要想吸引赞助商这是必须的。有两种调研方法,一是通过个人经验和观察找到赞助商目标,然后进行初步了解和接触;二是从当地报刊、行业资源库中查找资料。采用前一种方法就应留意赛事举办地,特别是临近赛场的片区有哪些类型的商业公司,并向参赛者及观众了解他们以后的购买欲望。多参加赛事举办地的经济论坛、企业家俱乐部等,这将增进赛事组织方对当地企业的了解,扩大与当地企业家的交往,增加合作机遇。采用后一种方法,就需要多阅读当地报纸和行业刊物,能帮助我们了解最新商业动态和社会潮流,从而能分析出什么样的公司对什么样的赛事感兴趣,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

3.与赞助商联系,提交赞助建议书。一旦甄别出哪些企业可能成为赞助商,下一步就是与企业进行接触。找到对方企业负责管理赞助事宜的确切部门和人员非常重要。一些公司有专门负责体育营销的部门,另一些公司则有指定工作人员处理赞助建议。给他们寄送建议书,在里面要考虑到赞助商的要求,阐述赞助事业作为市场营销手段有何独特优势,介绍赛事时,要强调赞助商利益,尽量迎合企业的兴趣点,建议赞助商之间进行互助营销,详细介绍赞助商利益、赞助费用标准及赞助商投资回报预测,以附件形式附上有关资料。

我国体育赞助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历史较短,经验尚浅,因而在体育赞助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体育赞助上急于求成,重视外在运作,忽视与体育运动或体育赛事的内涵型发展,赞助活动大多数是一次性、短时性的合作行为。很多企业期望通过一两次对体育赛事或体育明星等的赞助为其提高品牌知名度。花巨资投入赞助费建立起来的知名度,是需要通过连续性的营销或赞助活动进行维持的。而要使赞助项目真正发挥效用,更需要企业投入资金开展一系列推广、宣传和促销活动。国内许多企业在决定赞助时,缺乏整体战略考虑,往往是冠名了事,花费资金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但效益增加不多,浪费了赞助资源。所以,企业在进行体育赞助决策前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

在我国有不少商家热心于体育运动,对体育赞助也投入了不小热情,然而他们大多只是过分关注一场体育比赛所带来的实际广告回报,急功近利.以我国足球为例,当足球赛场变成万众瞩目的焦点时,国内不少厂家和广告商将大笔大笔资金投向足球,但他们大多只是热衷于商业比赛,为了一场比赛的胜利不惜一掷千金,结果除了比赛前后一阵热闹外,收效并不大.各俱乐部赞助企业也只注重球队眼前成绩而忽视球队梯队建设,导致运动成绩的不断下降.自从我国足球1994年开始职业化以来,最初各个俱乐部的赞助企业到现在几乎一个不存,许多俱乐部是一个赛季一个赞助商,有的甚至一个赛季要换几个赞助商。

国外企业在策划体育赞助时,往往是全球通盘考虑,如耐赛、选拔人才,再赞助他们到美国集训,接受NBA球星指导,最后才是通过这些未来球星扩大公司在全世界的影响,稳定地位,改善形象,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利润;而国内企业基本上只瞄准国内市场,很少能跨出国门,这与体育交流频繁、国际性突出的特点完全不符,目前虽然有个别企业,如明基电脑、李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还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体育赞助活动需要与其他组织协调共同进行,因此赞助活动有一定的时机性,比如体育比赛并不是根据企业所希望的时机开展的。因此,一时或一地进行的体育活动并不一定就适合企业进行赞助。企业需要根据自己企业产品需要传递的信息,再结合体育活动的性质、影响力以及赞助形式等进行赞助行为决策。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出心血来潮、凭感觉拍板的弊病,缺乏合理的、全面的赞助活动分析,结果是经常花了冤枉钱收不到效益。

体育赞助的最大优点是让人们在非商业状态下接受产品宣传,有效避免了人们对广告的逆反心理。但缺点是能够直接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企业、品牌和商品信息太少,难以使人们对它产生全面、完整的认识和印象。要弥补赞助这一缺陷,赞助商应该采取综合沟通的方法,即以赞助为契机,结合广告、促销和公关等其他沟通手段同时出击,优势互补,形成一种相得益彰的合力,产生规模效益和轰动效应。借鉴国外公司的成功经验,赞助企业应做好整合营销计划,对品牌传播系中能与目标顾客有着某种联系的诉求点进行有所侧重的组合宣传,积极地创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相关联想,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超级秘书网

制定完整的赞助策略,要有长远目光,不能苛求赞助要有立竿见影的回报。体育赞助各种功能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实现,很难一蹴而就,因此体育赞助贵在坚持。无论是赞助目标还是赞助对象都要保持相对稳定,使之形成传统和气候,切忌朝三暮四、一暴十寒。认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立足国内,发展国际市场。

在对体育赛事进行赞助时,要注重企业(产品)形象和运动项目形象之间的吻合、产品和运动项目类型之间的吻合,以及双方目标市场之间的吻合。体育赞助的重大效应之一是形象转移,即通过赞助某一运动项目使人们产生某些联想,从而把该项目的某些美好特征转移到企业和产品的形象上,使之增辉,达到美化企业或产品形象的目的。

企业如何实施赞助,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售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何把握机会将是体育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赞助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尽可能吸取国外企业的经验教训,成功把握这一发展机遇,通过体育赞助,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必将为企业获得更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出发,利用系统方法对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认为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综合反映和内在统一,三者缺一不可。发展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在数量纬度上的要求,它表征发展行为在原来基础上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影响;协调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在质量纬度上的要求,它检验发展行为偏离健康程度的状况;持续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在时间维度上的要求,它表征了发展行为的长期合理性。

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对于中国在世界的影响是一个强有力的催化剂,成功举办奥运会也是北京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品牌,有助于促进北京乃至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重要的国际性体育赛事具有最大程度的开放融合和参与性,它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如今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因受到国家利益的驱动,申办体育赛事的竞争已变得政治化,申办国家在世界的政治影响力也是成功申办的重要砝码。另外主办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同样有利于提高该国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和国际形象。

从历届举办重大体育赛事的城市来看,不论是世界性的、国家性的、地区性的,尤其是重大国际性赛事能给举办城市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体育产业的发展角度来看,体育赛事也是一种可以产生效用的服务,是拥有巨大现实基础和开发潜力的产业,因此,许多国家和城市将举办体育赛事作为发展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契机。日本东京、韩国汉城、西班牙巴塞罗那、美国亚特兰大等都因成功举办奥运会而一跃成为本国和世界最著名的城巾,并带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韩国釜山借助举办第二届东亚运动会和第十四届亚运会,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旅游城市。釜山已经打算申办2016年奥运会,借此有更大的发展。美国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为南加利福尼亚地区带来了 32.9亿美元的收益;韩国 1988年汉城奥运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西班牙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 亿美元的经济效益;美国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再次为乔治亚州带来了51亿美元的总效益;2000年悉尼奥运会给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奥运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景气,被称之为“奥林匹克生产效应”。

由此看出,体育赛事与政治、经济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体育赛事属于体育范畴,是建立在一定政治和经济基础之上的,尤其是经济因素,举办体育赛事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在经济社会的今天,体育赛事也被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利用体育赛事来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协调体育赛事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控制和消除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负影响。

体育赛事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提出“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旨在通过举办奥运会使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相互融合,使中华文明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达到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通过举办奥运会,举办城市将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所取得的卓越文化成就展示在世人而前,由游人所亲受的耳濡目染和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宣传,举办地的城市文化得以迅速向外扩展,走向世界。目前,第2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北京就己经制定了编写《奥运汉语》教材等一系列借助奥运推广汉语的计划,这将进一步提升北京和中国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体育赛事是主办城市树立和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为了展现自己,举办城市必定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市民的素质,把一个文明、开放、热情的城市展现出来。体育赛事可以陶冶市民的情操,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激发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提高市民的身体质量和生活质量。

体育赛事的举办同样可以对自然和环境产生影响。目前,有人提出“体育环保”理念,其目的就是要消除体育对于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体育赛事的举办必将促进体育设施和场馆的建设,如果不合理布局和过度建设就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引起资源浪费;比赛现场喧哗的呼喊会造成噪声污染;观众的丢弃物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体育场馆建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为了避免绿地和耕地的减少,合理布局;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增加体育场馆在体育赛事后的利用率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对于体育赛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能够长期地生存和发展下去。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效应和失控进行有效控制。发展不是无限制的,发展要受到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协调体育赛事与政治和经济、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相互促进,互相发展,互不损害,促使体育赛事的发展行为在“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这三个维度上的和谐发展。

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考虑到,体育赛事对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自然、环境等正方面的影响,控制和消除负方面的影响,同时,还要利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促进体育赛事的发展。他们之间是一种正促进的关系,他们应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断地向前发展。

(2)体育赛事要求物流能够快速反应。在进行赛事物流管理过程中,由于资源的需求量大、层次多,所以无论之前的物流规划做得如何完善、如何周全,在实际的物流管理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考虑过、没考虑过的问题,这时,如果没有快速有效的应对措施,就必然大大增加物流管理成本,甚至影响赛事的进行。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以及体育赛事对这方面的高要求情况之下,就需要一整套的快速反应机制,在问题出现之后能够对问题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然后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保证体育赛事能够顺利进行。

2.1明确体育赛事物流的策划要求,紧抓体育赛事物流的特点进行物流运输的操作

(1)体育赛事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的物流运输,需要从经济性上进行把握。经济利润一方面是因为赛事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就是赛事成本的降低。体育赛事中的物流管理成本非常大,甚至占据了整个赛事成本的大部分,所以体育赛事物流的经济性原则是体育赛事物流策划的首要原则。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策划时,应该在多方案对比的情况下进行经济最优方案的选择;当然,这一工作是建立在确保物资和物流质量的基础上的。对于赛事的主办方,应该进行赛事物流工作的公开招标工作,通过投标者的竞争把赛事物流成本压低。作为赛事物流管理的承包企业,应该在相关比赛信息的帮助下,对物流工作进行精心的策划以及科学高效的管理,以降低物流管理工作的成本,提高利润。

(2)体育赛事物流是对体育器材以及观众和运动员的运输,需要从安全性有上进行把握。体育赛事的安全性原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则,赛事利益群体在追求经济利润时,一定要确保各方面的安全。体育赛事的物流过程中,安全工作涉及人员安全、企业自身安全、物流设备安全、物资安全以及比赛信息安全等。人员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物流工作者及相关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自身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企业自身利益和安全信息的安全;物流设备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物资的运输、储存等各种载体的安全;物资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体育赛事中所要用到的各种物资的安全;比赛信息安全是指在进行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体育赛事有关的各种比赛具体流程、细节信息的安全,这一标准视具体赛事要求而定。

(3)现代体育物流重视环保,要注重物流的环保要求。在进行体育赛事物流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影响周边群众的作息以及周边的环境。在进行体育赛事物流工作时,往往需要用到各种交通设备、包装保护设备等,这样就难免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各种噪音以及气体、液体和固体方面的排放物,这样很容易对群众的生活以及环境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在进行物流工作时,做到绿色环保,这样不仅对周边的人和环境有好处,还可以让群众对赛事本身的印象产生好感,进而关注赛事。所以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物流工作时要注意环保的原则。

(4)体育赛事物流的综合性较高,所以物流操作要具有综合性。在进行体育赛事的物流工作时,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工作设备,做到综合考虑。比如说在哪种状况下采取公路运输,哪种情况下采取铁路、水路、空运等方式的运输,才能使运输成本降低的同时保证物流工作顺利进行。

(1)成立专门的赛事物流临时性机构。赛事物流的特点有短暂性,同时物流量又比较庞大,所以不得不引起重视。为了做好赛事物流,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只有分工才能使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物流管理部门只需要根据赛事的要求合理地安排物流方面的工作即可,不用对赛事的其他工作进行负责或者操作。这一物流管理机构需要负责的既包括比赛场内的物流工作,也包括比赛场外的物流工作。通过这种专门的机构,不仅可以把赛事工作模块化,分块负责,也方便把任务落实到个人,使工作更加清晰和有效率。

在所有的比赛当中,从申办到举办比赛等一系列的工作中,在整个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有着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事物所具备的固有因素,同样体育赛事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识而转移的。正因为体育赛事的风险的客观性,人类一直处于对各种风险的探索之中。在长时间的比赛过程中,人们不断积累经验,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商改变这种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减少因风险所产生的损失,但是却不能根除这种风险。

体育赛事风险的可变性,即在一定条件育赛事的风险通过有效的赛事风险识别,赛事风险评估和赛事风险转化是可以而且能够防范和回避的。而主办方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转化措施的不力,正是举办体育赛事时出现巨大损失的顽疾所在。

体育赛事风险事故可以给人们造成精神和物质上的严重损失。例如,在2001年04月11日的南非埃利斯球场惨案中,确切死亡人数达43人,此外还有数十人受伤,球迷对该赛事的组织者有很大质疑,批评的声音不断,引发世界各国巨大反响,这客观上反映出体育赛事危害性。

1.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目标。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体育赛事的主办者以最小的成本,保障体育赛事及与赛事相关的各个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和控制各类致险因素,防止和减少损失,最终获得最大的利益。根据赛事前后还可以将风险管理目标分为前后,顾名思义就是赛事前的预期目标与赛事后的赛后目标,无论达到哪个目标都要对风险的管理要素进行系统有效的分析。

2.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程序分析。根据风险管理程序与体育赛事程序结合,一般的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程序有以下环节。(1)分析体育赛事风险因素。任何风险因素都是事物存在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总的来说对体育赛事风险因素的分析就是对体育赛事的内外因素的判断、识别、归类、并对其性质进行定性的过程。(2)评估体育赛事风险。体育赛事风险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根据体育赛事风险因素的不同对体育赛事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这对体育赛事能否圆满顺利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3)提出和选择体育赛事风险对策。体育赛事风险对策,就是针对预测的体育赛事风险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采取的措施。选择体育赛事风险对策对于体育赛事来说这需要综合全局的眼光,综合运用各种评价的方法,选择最优的赛事风险对策。(4)实施体育赛事的风险方案。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方案是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程序的最后环节,是在对各种风险对此评价之后经过赛事组织者的决策和要求,得出的具体的赛事风险管理办法,根据具体的管理办法来减低或者规避体育赛事运作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

1.借鉴对比以往体育赛事风险评估方案。它有效的节约资源的一种方法。体育赛事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大同小异,因此,以往的体育赛事评估方案是可以用来参考的。当举办的体育赛事有失败过的案例的时候,仔细研究失败案例的风险管理办法,总结失败不足的地方,吸取经验,并把新的合适方案加入到拟定的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方案当中。

2.降低体育赛事的风险系数。它是一种积极的态度,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去减少体育赛事风险发生的机会和降低体育赛事风险发生时的严重程度。例如对各部门进行培训和演习,不断减少人们处理危险时的心理恐慌。确保发生问题后可以有效解决。减少体育赛事风险管理和分散体育赛事风险管理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在众多体育赛事当中,主办者一般都采取高风险体育赛事和低风险体育赛事相结合的搭配方式,切忌不能走两个极端。利益与风险并存,体育赛事风险系数大时候就会加大体育赛事的难度,但比赛的难度系数加大也就成为了比赛的看点与商家的利益;体育赛事风险系数小的时候,风险分散的作用就不明显,就不能达到体育赛事预期的效果。因此,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要从多个风险主题出发,合理分散的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才是主办者的理想选择。

3.转移体育赛事的财务责任风险。现在社会中保险事业已经逐渐在成熟,因此,体育赛事组织者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给保险公司,有保险公式负责承担事故发生后的经济赔偿。因此,就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的未来趋势来看,购买保险是一个赛事组织者转移体育赛事风险方案之一。

4.规避体育赛事的隐患风险。在举办大型的体育赛事之前应该分析该体育赛事是否存在重大的事故隐患,也就是对体育赛事进行赛前目标分析。如果存在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重大事故发生后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那么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来讲许多主办者都会改变举办地点、时间、甚至是取消该体育赛事。采取这种方法必须对体育赛事的风险隐患有充分的认识,对产生的种种后果有发生后的掌控能力。

媒介事件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形式,能够应用于不同形式的传播媒介。新闻媒体通过聚焦、放大、删减等编码方式,将大型体育赛事这一类真实事件媒介化,进而形成体育媒介事件。本文尝试从媒介事件的视角分析网络媒体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

“媒介事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近年来频繁接触和使用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两种解释范式。

第一种范式是:真实事件媒介化(编码:聚焦、放大、删减、扭曲)媒介事件(奇观)。这种范式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来自于两位国际著名的传播学家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的专著《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需要经过精心的广告宣传和策划,需要组织者和电视台投入大量人力、技术和资源,花费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让观众熟悉事件的行程路线、日程表及其象征符号。事件的象征价值被置于突出地位,其表现带有仪式性的崇敬,在播出之时能使巨大的观众群心驰神往,使播出处于节日的、庆典的收视状态。

第二种范式是:媒介化的动机(个人、社会组织、媒介、政府)导演事件(预编码:人为安排、表演)媒介化媒介事件(伪事件)。

本文研究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属于真实事件的范畴,因此本文的分析建立在“媒介事件”第一种范式的基础之上。

媒介事件有三个要素,正如戴扬和卡茨所阐述的“电视事件有三个伙伴:事件的组织者,负责收集元素并拟定其历史意义;电视台,通过对元素的重新组合完成事件的再生产;观众,在现场和家里,对事件感兴趣”。这三个方面必须给予积极的认同并拿出相当的时间和其他投入才能使一个事件顺利成为媒介事件。在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事件的组织者为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媒介组织为网络媒体;观众即为网民。

媒介事件的报道过程首先要求事件组织者、媒介组织和受众之间协商,接着媒介组织通过自身的大众传播平台对事件进行媒介表演呈现,之后受众接收媒体传播的事件信息,参与到事件相关的互动中来,这样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媒介事件。

事件组织者,即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通常会建立媒体运行部门,为媒体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和便利有效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媒介组织和事件组织者的良好关系,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媒介组织,即网络媒体,充分利用其大众传播平台及时地展现体育赛事的全貌和进展,并通过选择性的报道,设置议程,将事件组织者的意图传播于受众。媒介组织为受众参与互动建立渠道,使受众加入到事件传播中来。

受众,即网民,在网络终端远距离地获得体育赛事的传播信息,同样打破日常生活规律加入到事件中来。受众选择自己关心的信息,通过互动参与感兴趣的内容。

网络媒体通常以网络专题形式,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载体报道体育赛事。

在赛事的发展过程中,网络媒体凭借其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和产品的丰富性,对赛事本身以及媒体报道进行宣传,以达到告知、吸引、获得受众的目的。

通常在大型体育赛事正式开始之前,网络媒体便开始了对赛事的报道,告知受众赛事的日程表,关注重点、象征符号等信息。

仪式性事件,如大型体育赛事的开闭幕式、火炬传递仪式、颁奖仪式,具有超越事件本身的复杂象征意义,媒体通过报道使其表演性和娱乐性得到广泛的参与和关注,使得体育盛会升华为一种文化现象。热点项目和热点人物是受众关心的重点,通过报道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引起受众关注,引导受众参与到赛事讨论中来,使媒介事件成为大众传播的节日。

受众是媒介事件三要素之一,戴扬和卡茨所阐述的电视媒介事件的受众即“观众,在现场和家里,对事件感兴趣”。在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受众即网民,在现场观看赛事或者接触网络媒介终端,对事件感兴趣。网民可以在网络专题的各级页面轻易获取互动渠道,参与到事件传播之中,通过网民评论、网络投票、微博互动、微信互动、直播讨论、竞猜活动等方式参与互动。

从媒介事件的视角来分析,网络媒体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有着提前告知、突出仪式性事件、选择性报道、聚焦热点事件、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受众参与五个特点。同时存在着部分内容编排方式不够成熟、报道过度娱乐化、水平参差不齐等不足。

建议网络媒体采用专题报道大型体育赛事时,专题首页减少重复性内容,降低受众的阅读负担。把握好娱乐功能的度,过度突出娱乐功能会淡化其他功能的展现。作为原创新闻稿件的主力军,其专业素养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网络媒体在选择时,应当严格把关,选择体育新闻知识扎实,社会责任感强的网络体育。

[1]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CSM的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 会期间, 收看了CCTV奥运赛事转播的中国内地受众达到11.2亿人,占全国电视总人口的92%。[ 1]北京奥运会后,体育赛事电视收视热潮不减。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FIFA南非世界 杯上,中央电视台的转播先后在国内掀起了收视高峰。

在国内有关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学术研究中,对节目本体的研究一直是热点和重点,但对受 众的研究却一直乏善可陈。受众对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卷入涉及到接受动机的范畴。 一般来说,受众在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时的心理动机可分为情感动机、认知动 机、行为与社会动机三大类,但部分受众有时会对转播采取对抗式的解读,因而生成相应的 心理动机。笔者以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南非世界杯的电视转播为例,对受众的收视动机进 行梳理。

受众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过程中,情感上得到的愉悦或失落是其显性的收视动机。 因为普通受众在观看赛事转播时,总会在对阵的运动员或运动队中寻找自己情感归属的“主 队”,另一方则成为“客队”。这种情感的不对等释放有时较为明显,如在本国运动员与其 他国家运动员之间的较量中;有时却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例如在两个非本国运动员或运 动队之间进行比赛。体育文化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倾向理论”。[2]在“倾向因 子”被充分激活后,受众的各种情感动机得以彰显,其中最直观的是娱乐动机。

1.1 娱乐动机是体育受众情感动机的基础 多数学者在研究受众的欣赏动机时,都不可避 免地把娱乐动机放在显著位置。竞技比赛总会分出输赢,比赛结果自然而然地将受众划分为 两个阵营:胜利者和失败者。如果胜利者恰好是受众心目中的“主队”,失败者是“客队” ,那么受众收视的愉悦感会大大增加,相反则受众的沮丧情绪可想而知。在温哥华冬奥会短 道速滑女子3 000 m接力决赛中,中国运动员孙丹丹在比赛途中遭韩国运动员金敏晶小动作 干 扰。比赛结束后,紧随韩国队冲线的中国队队员难掩失落,随后澳大利亚籍裁判休斯的改判 使对团队金牌渴望已久的中国教练员和运动员们欣喜若狂,广大中国受众也在目睹这一戏剧 性的结果后转忧为喜,娱乐动机得以完全释放。当然,对于韩国受众而言,该动机受到压抑 ,甚至有激动的韩国体育迷声称要炸掉澳大利亚大使馆。

娱乐动机的表征可以是多层面的。例如,风格迥异的体育解说也能给受众带来别样的感 受。在南非世界杯转播中,CCTV解说员贺炜在英格兰与德国队的转播中表示,“这是牵动人 心的45 min,总有一支球队离开,这场比赛将成为我们记忆中的永恒财富。等我们老去的时 候,在壁炉边抱着自己的孙子,一定会跟他们讲起今天的英德大战”。解说员略显煽情的情 感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催动了受众的适当回应。根据网络受众调查,这段解说带给受众的娱乐 感受是以正面为主的,贺炜被誉为“诗人解说”、“知识帝”,成为了南非世界杯后炙手可 热的足球解说员。拉美国家和地区的解说员则需要通过长调gol来取悦受众,尽管这并无多 少新意。

那么,娱乐动机的释放点如何分配?是否目睹最喜爱的运动队取胜可以导致最大幅度的 愉悦感?通过对这一假说的实证研究,部分学者证实,受众最强烈的愉悦感正是来自于目睹 自己最钟爱的运动员或运动队击败自己最不喜爱的对手;最大的失望或负愉悦感来自于最喜 爱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被自己最不喜爱的对手击败。[3]南非世界杯1/4决赛荷 兰队击败 巴西队的比赛,不仅使巴西球迷,也使国内热爱巴西队的中国球迷异常失望,就此产生对荷 兰队略显凶狠打法的反感情绪。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世界杯决赛结束后。荷兰队之后的每个 对手都成为了多数巴西队拥趸支持的对象。在此,娱乐动机有了另一种渠道的释放。

1.2 积极压力动机是维持体育受众新鲜度的保障 除了娱乐动机以外,在欣赏赛事转播时 ,受众倾向于接受由不断提升的精彩和刺激场面带来的积极情绪影响,这可以使他们长时间 对赛事转播保持兴趣。有学者将这种动机称为“积极压力动机”。[4]在积极压力 动机的驱 使下,受众还有可能亲身参与这项运动,或参与该运动的和与运动相关的电动游戏中。 虽然中国队无缘本届世界杯,但国内关注的热情仍然高涨。根据国际足联公布的数据,阿根 廷与德国队的四分之一决赛,仅在中国就吸引了5 200万观众,创下了本届世界杯单个国家 观 众收看单场比赛的人数纪录。世界杯期间的足球销售情况也较平时火爆。根据国内部分 媒体调查结果显示,世界杯结束后,甚至还有不少人一时难以适应没有世界杯的生活。这些 表征都是积极压力动机带来的结果。

曾有研究表明,收看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可以导致受众兴奋度的提升。受众会在收视过程 中持续感到兴奋、刺激,血脉贲张、面红耳赤。这很可能是由于体育赛事结果的不确定性造 成的。世界杯小组赛美国队在最后一刻绝杀阿尔及利亚队,力压英格兰队以小组第一出线, 戏剧化的过程和结果提升了受众的积极压力动机,使美国队在八分之一决赛中与加纳队的交 锋吸引到了远多于小组比赛的美国国内受众。事实上,南非世界杯上的多场“绝杀”和点球 决胜的赛事都在一定程度上催动了受众的积极压力动机。

有学者通过对难以预料结果的职业拳击比赛和经过预演结果可预期的职业摔角比赛进行 对比研究发现,比赛中的连环悬念会令受众感觉无比紧张却又愉悦,反之则完全没有效果。 [5]在冬奥会上,东道主加拿大冰球队实力强大,只有在遇到劲敌美国队时才会遇 到一定的 挑战。因此,只有在与美国队的比赛时,加拿大受众才会因为胜负悬念感受到来自紧张后的 愉悦。进一步的实验还证明,这种悬念设置的效果随性别不同有较大差异。悬念越大,比分 越接近,男性受众感觉越兴奋刺激;对女性受众而言,悬念过大令她们感到痛苦。[6 ]也就 是说,相对于女性而言,“积极压力动机”对男性的作用更为积极明显。虽然数据的获取来 自国外的实证研究,但这些研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国内。在观看世界杯转播而导致 中风和死亡的人当中,男性人数数倍于女性就是有力的佐证。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积极压力动机”与受众的教育程度等因素关系不大,但与受众是 否欣赏团队比赛关系密切。[7]收看集体球类比赛的受众受“积极压力动机”的影 响更趋明 显。据加拿大和美国收视公司调查结果显示,温哥华冬奥会收视率最高的项目是加拿大队与 美国队的男子冰球决赛转播。在许多欧洲和南美国家,南非世界杯决赛的收视人数超过了北 京奥运会的绝大多数个人项目的比赛场次。

1.3 自尊动机可望明显提升体育受众的自信心 第三类情感动机来自于赛事欣赏结束之后 。有研究表明,部分受众在收看完体育赛事电视转播后自信心获得提升,自尊感明显增强。 [8]具体来说,亲眼目睹自己喜爱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获得胜利会提升受众的自尊感 ,并在日常生活中显著增添自信心。中国运动员周洋在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 500 m决赛中 ,以一抵七、奋勇夺冠的事实让国内不少年轻受众实现了自尊动机,获得了心理上的愉悦感 。

曾有学者对收看篮球比赛转播的受众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看到自己喜爱的球队 获胜后的受众会在收视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心理、情绪等方面的表现明显比看到自 己喜爱的球队失利的受众积极。[9]同理可以推论,中国的近邻日本队和韩国队在 南非世界 杯上表现不俗,纷纷杀入16强,使日本和韩国国民的自尊动机被充分激活。这可能在潜移默 化中也影响同属东亚的中国人,证明东亚足球未必大幅度落后于欧美球队,未必全方位落后 于非洲球队,令部分国人对中国足球的未来重拾信心。

实证研究还证实,自尊动机在不同的受众群体中有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 的效果更为明显。学历越高者,自尊动机的效果越不显著。因此,对于自信心不强和学 历不高、社会成就感偏低的人群而言,欣赏中国冬奥短道速滑健儿摘金夺银的画面,欣赏自 己钟爱的西班牙队在世界杯上摧城拔寨,对他们在一段时间内自信心的提升和调整心态是有 积极作用的。

1.4 逃避动机是体育受众摆脱现实压力的重要原因 情感动机中的前三种动机亚型都与“ 倾向理论”息息相关,受众在收视过程中有接受娱乐的动机,有经历积极压力的动机,也有 提升自尊感的动机。此外,还有部分受众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 力,即“逃避动机”。

今天,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较之以往大大加快,一部分人对现实生活充满恐惧 和无助。渐渐地,部分人发现,摆脱现实压力的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沉浸在电视节目里,成 为“沙发土豆”族中的一员,体育节目尤其具有替代现实的效果。虽然世界杯期间的多场精 彩赛事于北京时间凌晨进行,虽然不少受众还有正常的学习工作,但他们仍然坚持夜间收视 ,其中也有逃避动机的缘由。

从重复的高强度工作中小憩片刻,收看体育赛事,是解除疲惫、重新获得工作动力的好 方法。国外有研究表明,大约五分之二的体育迷收看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为了逃避现实。 [1 0]国内虽无明确的调查数据,但受众通过欣赏冬奥会、世界杯,摆脱生活中的压抑,逃 避现 实的动机是可以预期的。在世界杯期间,日常工作压力较大的白领收视时间显著增加,有些 人甚至请年假专门收看半夜进行的比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逃避动机。当然,相当一部 分受众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收视时的逃避动机。

此外,还有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男性的逃避动机远远高于女性 ,收看个人项目的比 赛 比收看集体项目的比赛逃避动机更高。[11]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男性承受的社会 压力高于女性。据来自各国的媒体报道 ,本次转播世界杯的电视媒体有不少都刷新了体育 赛事电视收视的新纪录。在本国有重要赛事进行时 ,不少国会议员、办公人群纷纷停下工 作收看比赛。显然 ,其中不少受众启动了自己的逃避动机。

2.1 学习动机是体育受众认知体育赛事的基本动因 学习动机源于受众总是通过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来了解有关运动员和运动队的信息。深度 体育受众往往希望自己成为相关体育项目上的“百科全书”。在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时,解说 员的话语和字幕总会不断提示有关运 动员和运动队的数据和信息,这是吸引这部分受众的关键要素。因此,学习动机就成为这部 分受众重要的收视动机。

另一方面,部分中度和浅度体育受众有时也会被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所吸引。他们通过收 看转播来加深自己对体育的了解,这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学习动机。只要这部分受众经常收看 某个特定项目的赛事,就会逐渐成为该项目的“准体育迷”、体育迷,他在认知层面上的动 机就会上升到前文所述的深度体育受众的学习动机模式。例如,在国内,温哥华冬奥会之前 ,多数受众对冰壶运动的了解仅限于这是一项类似“擦地板”的游戏。由于CCTV的议程设置 ――冰壶比赛的大量转播,不少边缘受众开始逐渐关注并喜爱这项运动。到冬奥会结束时, 已有一批受众跃升为中度受众,并有继续向深度受众发展的趋势。世界杯期间更是典型。不 少平日很少接触足球转播的受众,通过世界杯转播逐渐熟悉足球比赛的规则和各国球星,世 界杯后已成为具备一定足球基本知识的“准球迷”。

此外,部分受众通过体育赛事电视转播,还学习到了不少收视的伴随行为。例如,一些 体育迷无论在现场、露天广场、酒吧还是在电视机前欣赏国家队比赛时都要穿上与国旗相映 衬的队服,脸上涂抹国旗的图案,这是在赛事转播中受到了其他球迷的启发从而展开的一种 学习行为。

2.2 美学动机普遍能激发受众的正面欣赏效果 部分受众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由于竞技体育的美学价值。加里史密斯认为,“完美的 体育竞技表演是伟大的艺术”。[12]也有 部分学者将运动员的临场即兴发挥比喻为爵士乐表演。一般来说,体育赛事转播的美学动机 总能激起受众的正面欣赏效果。

不过,不同体育项目激发的美学动机大相径庭。足球、篮球等强对抗项目似乎激烈有 余优雅不足。但谁也不能否认,南非世界杯上麦孔的零度角抽射破网、本田圭佑的电梯式 直接任意球破门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自然随性之美、意外之美,这足以企及艺术的至高 境界。当然,通过打分来评判高下的技巧类项目的美学价值更大。比如冬奥会上的花样滑 冰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等。在这些项目上,运动员的表演即使与舞蹈戏曲演员所展现 的艺术美相比亦不遑多让。受众被这些项目所激发的是一种高端的美学动机。

美学动机上的性别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有学者曾对电视转播的25个体育项目进行了实证 研究。项目按照竞技类型被分为暴力组、优雅组和危险组三个组别。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对 优雅的技术类运动项目如体操、花样滑冰和网球项目带来的美感更为接受,而男性对足球、 美式橄榄球和拳击等强对抗和暴力项目更感兴趣。[13]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在收看 南非世界 杯的国内受众中,男性受众应当远高于女性受众。多数女性则可能对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的 兴趣更为浓厚。世界各国的情况基本类似。

3.1 释放动机是体育受众行为与社会动机的首要原因 目睹自己喜爱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获 胜可以使受众的愉悦感大为增加。但还有一部分受众,无论自己支持的运动员或运动队胜负 与否,都能够从体育赛事电视转播中得到情绪上的释放。这种情绪释放使受众,尤其是深度 体育受众在不知不觉中对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成瘾。他们在没有转播的时间里如坐针毡,在比 赛即将到来之前充满期待,比赛转播结束后又开始期待下一轮的情绪释放。温哥华冬奥会的 成功转播使部分受众成为冬季冰雪项目的深度受众,他们等不到4年后的索契冬奥会转播, 迫切期望电视媒体增大对花样滑冰、冰壶和短道速滑世界锦标赛的报道量。世界杯长达1个 月的收视习惯,让部分受众开始对随后即将展开的欧洲各国足球联赛同样充满收视期待。

在感情的宣泄上,受众不仅仅表现为单纯的收视行为,还有欣赏赛事转播时从事其它带 释放动机的行为,例如喝饮料和吃零食等等。此外,他们还会随着自己支持的球队的胜利而 鼓掌、尖叫,或随着自己支持的球队的失利而叹息、跺脚,或对运动员的拙劣表现、教练员 的布阵不当或裁判员的错误判罚大声叫骂。尽管尚无研究确切表明受众的释放动机能够到什 么程度,但不难估计的是,这种能量的释放可能是不可小觑的。

3.2 陪伴动机是“体育邂逅者”结伴收视的动因 陪伴动机是行为与社会动机中一个不可 忽视的因子。体育学者洛伦斯温内尔等认为,在所有的电视节目类型中,体育赛事转播是 最能够激发受众话语交流行为的节目类型。[14]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公共场所欣赏, 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总能为受众提供一个适应交流的平台。

有学者将与受众一同欣赏体育赛事转播的陌生人称为“体育邂逅者”。[15]他 们认为, 在欣赏体育赛事转播时遇到的受众伴侣类似于外出旅行的碰上的同路游客。二者间可以进行 有针对性的话语互动。不同的是受众与“体育邂逅者”之间有着更为接近的兴趣爱好,有着 一套大家可以相互解读的“话语系统”,可以在比赛的暂停时间、半场休息时间和广告时间 展开有关比赛的各种话题,而且,“体育邂逅者”模式是公共话语中为数极少的允许在友好 气氛下有非一致意见存在的语境之一。“体育邂逅者”之间即便存在些许不同见解,彼此也 不容易发生矛盾,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在比赛转播上。假设受众是在酒吧里与其他陌生人一 道欣赏冬奥会或世界杯的转播,那么情感上接近的诉求会使受众在陪伴动机的作用下有明显 的慰籍感和满足感。世界杯期间,国内大量受众聚集在露天广场、酒吧、餐吧等公共场合, 体验与他人共享胜利共尝失利的滋味,即是陪伴动机使然。

3.3 群体隶属动机是多数深度体育受众收视的重要原因 在陪伴动机之外,群体隶属动机 也是受众欣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受众在收视过程中,会对其中的一方 产生明显的群体归属感,从而产生“我们”和“他们”两大阵营的差异。深度体育受众的归 属感尤其强烈。

归属感可能会呈现出不同层次。比如,比赛会将对阵的双方按照学校、社区、城市、国 家甚至是大洲区分开来,受众根据这种划分标准对号入座,找到自己的群体归属。冬奥会是 以国家和地区来进行比赛的,受众会根据自己的地域归属明晰自己的情感倾向。中国受众很 自然地对中国代表队投入格外的情感倾向。如果受众的身份是多元的,群体隶属感不明确, 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情感倾向。例如,加拿大籍华裔可以将情感偏向中国短道速滑 运动员,也可能倒向加拿大运动员。如果比赛让受众无法产生群体归属感,则更多的是从美 学动机出发去欣赏比赛。比如中国观众欣赏南非世界杯的比赛,基本上是根据自己对国家、 球队和运动员的喜好产生情感倾向的。只是由于之前各类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和球迷对球星 的追逐欲望,倾向于巴西队、阿根廷队、意大利队和德国队等球队的数量可能偏多一些。

3.4 家庭动机是多数非体育受众介入收视的重要原因 不能忽略的是,部分受众欣赏 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为了同家庭成员一道度过时光。典型的是,世界杯比赛期间,国内许多 女性 并不是真正对比赛本身感兴趣,她们收看比赛的重要动机是陪伴自己的爱人,以表示对其爱 好的尊重。事实上,由于普通男性收看电视的时间非常有限,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是夫妻间能 够共同欣赏的为数不多的节目类型之一。有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动机是已婚和有子女的个体 受众收看体育转播的重要因素。还有学者证实,家庭动机与受众的年龄有着密切的联系,年 龄越大家庭动机越淡薄。

此外,有国外研究结果证实,在男性欣赏比赛时,有相当数量的女性是一边从事家务劳 动一边陪伴收看。[16]对此,社会学家的解释是,由于婚姻中的双方在社会分工中 的不同造 成了这种习惯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男性往往显得更主动更有竞争力。他们接触电视的时间 较少,大型体育赛事转播往往是他们不愿意错过的节目类型,因此在与妻子的频道竞争中经 常能够处于上风。这可能是世界杯期间比赛收视率异常高的原因之一。

还有调查研究显示,处于家庭动机收看赛事转播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相处。由于男性普遍 觉得霸占电视收看赛事转播对配偶是一种刺激,因此女性往往会从中得到婚姻关系中更多的 支配权。[17]

3.5 经济动机是部分彩民介入体育收视的原因 除了以上几种动机以外,还有部分受众欣 赏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原因是经济投资。今天,由体育赛事结果催生出的业正成为朝阳 产业,其增长势头令人侧目。2000年,仅美国的赛马、赛狗和回力球比赛的现场码洋就 达到了40亿美元,网络码洋超过22亿美元。2004年,美国NFL职业美式足球的总决赛超级碗 一场比赛的胜负盘就达到8 100万美元。[22]虽然在世界杯进行期间,国际足联对 地下业 进行了严密监控,但还是有许多机构对各项比赛开出了盘口。国内部分受众通过赛事转 播来了解适时战况,希望能够从中得到由足彩竞猜带来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经济动机是 这部分受众介入体育收视的重要原因。

之前对受众的分析有一个逻辑起点,即受众对赛事转播进行了完全依照制作者意图展开 的强制式解读或协商式解读。考察这部分受众实际从赛事转播中得到了什么就显得十分必要 。

4.1 纠错动机是部分年轻受众不可忽视的收视动机 部分年轻受众,尤其是网络的密切接 触者,对于赛事转播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怀有期待感。为了成就自己的纠错动机,他们把转播 置于高倍“显微镜”的窥视之下,甚至采取录像和回看网络视频转播的方式仔细检查。

这部分受众纠错的主要范围包括转播中的镜头切换、字幕错误等,不过最为集中的还是 解说员出现的口误。在国内的许多网站上,都有“细心”的专家和网民精心罗列出世界杯转 播中解说员出现的各种语误,分别列为种种语录。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群受众的纠错动 机,也因对所谓“权威”的纠错在与他人的对线 动机是吸引部分非体育受众介入收视的动因 动机本应列为认知动机中的美 学动机亚型。但由于其与制作团队期待的解读初衷相去甚远,与主流意识形态所期待的解读 背道而驰,因此基本上可以归入对抗式解读的范畴。

动机可以定义为受众放弃欣赏激烈的竞争和对抗,将注意力转而集中于运动员的身 体美。例如,在冬奥会比赛转播中,大批媒体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美丽的女运动员评选,无视 运动员在赛场内外的付出。在意见领袖的指引下,部分受众也将运动员的身体之美作为赛事 欣赏的主要出发点。例如,纠缠于金妍儿是否进行过整容手术,芬兰花样滑冰选手科尔皮的 形象如何完美,单板女王布雷勒如何性感。在世界杯比赛进行期间,球星们的出众表现使自 己的身体得到了被广大受众“凝视”的机会,罗本的半片成为了各大媒体集中捕捉的镜 头,不少球星色彩斑斓的纹身更成为了赛事叙述的重要噱头。

4.3 批判动机是专家学者收看赛事转播的重要原因 专家和学者欣赏赛事转播的一个重要 动机是展开学术批评,尤其是进行批判研究。带着挑剔的眼光注视赛事转播,使学者们每每 在重大赛事转播后斩获颇丰。专家学者的视角往往集中在赛事转播的深层结构,从近年来欧 美各国的研究来考察,主要以性别偏见和种族偏见研究为主。专家学者这类特殊的受众会利 用各种学科方法对赛事转播进行全方位的剖析。温哥华冬奥会结束不久,美国、加拿大、英 国等国的相关研究陆续问世。世界杯进行期间,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就有相关的研究机 构对赛事转播展开即时研究。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陆续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面世。

体育受众在介入体育赛事电视转 播的观赏行为时,可能存在强制式解读、协调式解读和对抗式解读等三种情形。在强制式解 读和协调式解读语境下,体育受众的心理动机主要表现为情感动机、认知动机、行为与社会 动机。情感动机可以分为娱乐动机、积极压力动机、自尊动机和逃避动机。在情感动机中, 娱乐动机是体育受众基础;积极压力动机是维持体育受众新鲜度的保障;自尊动机可望明显 提升体育受众的自信心;逃避动机是体育受众摆脱现实压力的重要原因。认知动机表现为学 习动机和美学动机。学习动机是体育受众认知体育赛事的基本动因;美学动机普遍能激发受 众的正面欣赏效果。行为与社会动机包括释放动机、陪伴动机、群体隶属动机、家庭动机和 经济动机。释放动机是体育受众行为与社会动机的首要原因;陪伴动机是“体育邂逅者”结 伴收视的动因;群体隶属动机是多数深度体育受众收视的重要原因;家庭动机是多数非体育 受众介入收视的重要原因;经济动机是部分彩民介入体育受众的原因。有时,部分受众会对 文本展开对抗式的解读。在实践这类解读时,受众的收视动机可分为纠错动机、动机和 批判动机。纠错动机是部分年轻受众不可忽视的收视动机;动机是吸引部分非体育受众 介入收视的动因;批判动机是专家学者收看赛事转播的重要原因。个体体育受众的收视动机 应视具体的语境和相关条件来确定。

[1]CSM: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电视观众收视简报[DB/OL]..

(二)硬件设施。大型体育赛事新闻中心主要包括了主新闻中心和场馆新闻中心,场馆新闻中心的设施布置和主新闻中心大致相同,除了记者工作间和新闻厅外,还包括主新闻中心没有的记者看台席和混合采访区。按照媒体的需要,新闻中心的职能区域划分主要包括记者工作区(包括摄影记者工作间、文字记者工作间、混合采访区、看台记者席和摄影区)、记者服务区(包括问询接待处、证件处、彩扩处、电信服务处、休闲区、邮局、银行、药房、信息栏和信息台等)、媒体租用工作间、新闻厅等四大部分[1]。

(四)其他活件。除了新闻中心中必备的硬件软件设施之外,还包括举办方组委会根据赛事的时事情况举办的一些活动,包括新闻会、媒体活动等,是提供给记者比赛信息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大型体育赛事新闻中心的运行。新闻中心的运行时间一般会在赛事开始前一个月试运行,具体时间根据赛事大小做出适当的调整,运行检测一切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进行。新闻中心的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记者工作间、新闻厅、记者看台及摄影位置、赛后采访区等等。从媒体记者的报道注册到各项具体事宜,新闻中心都是围绕着媒体记者进行展开,新闻中心的正常运行,对赛事的播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大型体育赛事新闻中心的公共关系功能。体育组织公共关系的核心内容是媒体关系。大众传媒是公共关系的一种特殊的公众。对于公共关系来说,此类公众有着双重功能和双向作用一方面,它自身是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共关系工作的对象另一方面,他又是介于社会组织和其他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是一个中介因素,因而也可以说是公共关系工作的手段[2]。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讲过:“一届奥运会的成功与否,媒体是最终裁判。”在大型的体育赛事中,媒体运行实际上就是媒体公关活动,组委会不仅仅要关注体育赛事的发展,更要注重如何处理与媒体服务的关系,新闻中心是进行媒体服务的最重要部门,对大型体育赛事能否顺利得到传播与宣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者处理与媒体关系的最重要环节,承载着维系公共关系的职能[3]。

1、新闻中心是媒体综合服务站。大型体育赛事的新闻中心是媒体记者工作的主要核心阵地,从参与赛事到赛事结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新闻中心度过的。新闻中心除了要提供与赛事相关的基础服务,还要为媒体记者提供接待、注册、住宿、餐饮、交通、休闲娱乐、商业需求等,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接待任务,同时要服务媒体记者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可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如果中间的某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引起组委会和媒体记者的矛盾,对赛事产生恶劣的不良影响。

2、新闻中心是赛事信息的汇集地。新闻中心是媒体记者搜集、写作、整理和传播赛事消息的核心区域,所有和赛事相关的消息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输送到新闻中心,供媒体记者观看。其中成绩公报柜和网络信息系统是向媒体记者赛事信息的主要渠道,还可以通过新闻会向媒体记者传送赛事战况。新闻中心担负着信息搜集与传播的重要任务,所有的设施都要保持畅通运行,保证赛事新闻传播的顺利进行。

3、新闻中心是大赛形象的公关部。每一次大型赛事的举办,组委会都希望可以有很多的记者前来关注和报道,提升赛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大众传媒关注本次赛事,扩大赛事效应。因此媒体记者负责的就是整体赛事的舆论任务,而如何才能让媒体记者对赛事进行正面积极的报道,促进赛事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新闻中心从中协调、维护大赛与媒体记者的关系,首先要保证媒体记者的利益,做好媒体服务工作,这样赛事才能及时顺利、正确、准确的播报。

4、新闻中心是举办地的明信片。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汇聚了来自各地的媒体,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本地文化的机会,可以通过在新闻中心设置文化展览区域向外地记者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透过媒体记者的影像和文字向外界传播举办当地的风采。

5、新闻中心是调动媒体工作的指挥部。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一定会有不计其数的媒体播报和新闻会,新闻中心就是整个传播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特别是在有危机公关事件发生时,新闻中心就要发挥职能做出行动,将意外事件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例如2007年9月北京世界青年摔跤锦标赛中,比赛颁奖仪式上,技术人员把冠军伊朗队的国歌误放成伊拉克的国歌,这一下子就激怒了伊朗成,他们提出抗议并且拒绝参加已经安排好的新闻会,后来摔跤场馆的负责人在调查事情发生的缘由之后与伊朗记者进行了解释和沟通,最终事情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也没有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友谊关系。

在大型体育赛事的新闻中心运行机制里,首先,新闻中心运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新闻服务,新闻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注册媒体,围绕注册媒体的需要做好新闻服务工作,才能为赛事的良好传播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新闻中心的运行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服务,大型体育赛事新闻服务提供的信息来源只是一种“半成品”,媒体记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加工和利用。尽管这些新闻信息对于媒体来说仅仅是一种素材,但其准确性和时效性却不容置疑。因此,要求新闻服务工作人员既要精通外语,特别是英语,又要精通体育,还要有扎实的新闻报道功底,由他们组成一个庞大的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团队[4]。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